2008年8月12日星期二

若非爵士,何以度余生 - 林时安谈音乐

若非爵士,何以度余生
林时安谈音乐

1988年读了《爵士乐》一书。(格雷厄姆.瓦里美着,王秋海译,1987年7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0.80元)。爵士是黑人的劳动歌曲,爵士是情绪的即兴的表达。
1992年锯口碟刚兴起,在电台工作的朋友是最敏感的生意人,用他双肩包装满的锯口CD向我和我的同事兜售,每张20元。自此开始大量的接触流行音乐、古典音乐,还有爵士乐。
也自此结缘听爵士。自此也就被朋友问及:何谓爵士乐。花了无数的时间听了无数的歌手与乐手的爵士曲,我的感受是:感动!和心灵深处可以相互牵引的力量,我想只有爵士乐有吧!
  看过《村上春树的爵士群像》的“雨夜里的Billie Holiday”后,你是否也想了解为何美国大兵会说:“为我播张Billie Holiday的专辑,哪张都行,只要是Billie Holiday….。”
  有个高大安静的黑人,他和其它的军人不同,眼神温和真诚。不管酒吧拥挤或是客人多少,总是坐在吧台角落,点一瓶啤酒或是一杯威士忌,然后靠过来说:“为我播张Billie Holiday的专辑。哪一张都行,只要是Billie Holiday。”
  这个美国大兵有时一边听,一边掉泪。他掩面低声哭泣,肩膀因为哭泣而抽动着。当专辑播完,他会静静地起身付了帐,消失在门外。
黑人大兵有时带着日本女友一起来,他们一起喝着酒,听着Billie Holiday。有一天他突然不再来,独自来的是他的女友,原来黑人士兵已经回国了。女友告诉村上:“他真的非常喜欢这间酒吧。”那晚女友坐在同一个座位上听着Billie Holiday,歌声停歇,村上收起唱针,仿佛为了回到现实世界的女友也穿上了雨衣,准备离开。
二十多岁的村上写道:“即便到现在,每当我听到Billie Holiday的歌声,我总会回想起那位安静的黑人士兵。离乡背井,独自坐在吧台低声地啜泣。而这位离他远远的异乡女子,回到了他常来的酒吧,为他点曲Billie Holiday。她的雨衣散发出一种味道。在此时,一位多余的年轻人,空有平和无畏的内心,却不能适时找到贴切的文字来感动另一个人……那个全然茫然无助的年轻人,就是我。”
最后,如果你跟我一样,对这个混乱和充满不确定感的年代,坚持保留一丝无可救药的浪漫和诗意,那么,请你冲一杯茶或苦咖啡,放上一张Billie Holiday或者Chet Baker,看看雨天或是最深黑夜,它能陪你度过多长的寂寞。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
http://greatbuyer.blogspot.com/

4 条评论:

匿名 说...

爵士的魅力就是:能与深爱的人在心灵深处有一种相互牵引的力量。伴随着爵士缓慢的优雅,或是轻快的摆动,双双沉浸在醉人的黑夜里。从听到Norah Jones的《Come Away with me》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今生会爱上你!

匿名 说...

Come away with me in the night
Come away with me
And I will write you a song

... ...
最初爱上爵士乐就是被它独特的奢靡所吸引,极致的优雅,浪漫弥漫在空气中,陶醉在那寂静的轻舞摇摆中...

匿名 说...

也许正因为有了爵士,这座城市渴望的不仅仅是繁华喧嚣和金碧辉煌,还有还原生命本身的自由、闲适、原朴和激情。

匿名 说...

Everytime I leave to head out on the road
I wanna take you with me to save me from the cold
No matter where I go wrong
you'll be there to turn it into right
I will love you every moment of my lif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