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全球采购棉花去(全球采购的故事)
文:林时安,全球采购。
最有投资价值的农产品
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报告,2008/09 年世界棉花种植面积预期在 3400 万公顷,大约与2007面积相等。2008/09 年世界棉花产量预期为 2690 万吨,较2007年提高 5%,原因是单产预期提升。2008/09 年全球棉纺织厂用量预期在 2750 万吨,仅较 2007/08 年提高1%,但依然大于产量。因此,2008/09 年世界棉花库存将继续下降。 ICAC 秘书处利用 ICAC 2007年价格模式做出预测,2007/08 年 Cotlook A 指数的年平均价格在每磅 67 美分,较2006/07 年提高 8 美分。2007/08 年世界(减去中国大陆)库存对用比大幅下降把棉花价格推高。因此,在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大局中,棉花将是最有投资价值的农产品。
到全球采购棉花去
1850年代的英国正在考虑如果美国发生内战,可能严重危机英国的棉花供应。因此,为了做好预防措施,未雨绸缪,英国人投入大量的心血,但效果有限。这是19世纪全球采购(sourcing, 寻源,寻找货源)的一个案例。究其原因,可以看出19世纪、20世纪和今日世界有多大的差异。本文从几个方面分述如下:
1、 全球采购,全球范围寻找供应商。当时英国人考虑的供应商遍及全球,包括印度、埃及、巴西、西非、澳洲的昆士兰、缅甸等。最后英国人锁定目标是印度。从其范围特征,确实如同今日的全球采购。
2、 供应商开发。英国人通过供应商评估后,将主要目标锁定印度。印度殖民政府实施“以吞并和兴建铁路为手段的棉花导向政策”,寻找适合种植棉花的土地予以征用,投入资金修造铁路,修建灌溉设备。19世纪工业国寻找原料供应地,采取策略的宏伟和资金注入,于今日绝非一般采购商可以比拟。
3、 技术条件迥异。19世纪,就是工业革命爆发以后的技术,看似接近现代,但依然是靠天吃饭的年代。杂交种子、长距离的抽水技术一直要到20世纪才出现。
4、 有争议的结果。全球采购是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之一,其结果必定引起争议。比方:英国人对印度棉花的全球采购,必定以牺牲印度国人的消费及减少当时印度棉花对中国的输出。以今日的中国作为比较,在四川、青海、西藏和吉林等中药材产地,晃动着身影的外国人,直接将我国的名贵中药材全球采购去,然后贩卖到日本、韩国、新加坡和美国等地,留下一些优劣难辨的中药材给我们自己。
5、从“国家寻找原料供应地”到“企业之间大规模协作”,是全球采购形态的变化过程。 试着去比较这段漫长的历史,你会找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林时安推荐延伸阅读:《维基经济学:大规模协作如何改变一切》,《世界不是平的》。
2008年8月2日星期六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