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0日星期日

战略采购与价值链定位

文/林时安
procurement(采购)和sourcing(寻源)两字通常被当成同义词,但其实它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
procurement(采购)对企业的财政来说很重要,在策略上却不然;sourcing(寻源)是一项组织并调整价值链的策略性过程。当一个经理人开始有“寻源”考虑时,它将产生策略上重大的改变。相对的,“采购”只是在“寻源”的策略下所开展的活动。
sourcing(寻源)
“寻源”概念的源于任何企业的价值链活动都可以切割、分解、移转、交易,它不依附在任何企业内部的价值链上,它随时可以移出,交由“他人”来完成,这个“他人”就是能够把该活动做得更好的人。
如果自制(make)无法比“他人”把某一种价值链活动做得更好,就表示企业有“对外寻购”——委外(outsourcing)的必要。
近年来由于全球采购(global sourcing)一词在各种媒体使用与报道,以及《世界是平的》和《维基经济学》等财经畅销书的流行,管理界对委托外包、采购的概念多少有点认识。寻源这一概念看似平常,很多企业负责人根本没有“寻源”的想法,原因是:他们认为价值链活动必然要依附在整条价值链上,它不能被拆解、切割,所以也没有“寻购”的必要。而另一极端是像飞利浦这样的世界级公司,除了核心活动外,通通外包,成为“无工厂”的公司。
上述的“切割、分解、移转、交易”,将对为组织产生极大的变革与调整,寻源不是将能力或活动委外处理与否(whether to outsource),而是如何寻源(how to source)价值链中每一项活动。这种能力称为“专长寻源”(capability sourcing)。

专长寻源与价值链定位
企业如果将“专长寻源”发挥到极致,会把原本纯粹公司内部功能,转变成全新的产业。如飞利浦、UPS(已经转型为大型物流服务商)、明基,都是将资源专注在单一功能上而创造出新事业的例子。

对价值链“切割、分解、转移、交易”的前提,也是“寻源”的前提,是分析企业价值链活动的架构,检讨公司的专业能力。分析的步骤是:
1、列出价值链上每一项活动的主要活动。
2、检讨每一项价值链活动所需的专业技能(专业能力)。
3、检讨执行这些活动的技能高低,能否以高于同行业的技能水平来从事同样的价值活动。
4、集中资源与努力,使上述最佳技能保持领先。
5、缺乏领先优势的价值活动,必须考虑委外。
上述价值链定位的重点是:企业务必使自己的每一项价值链活动都做到最好,而最好的标准是:企业必须拥有从事这项活动在同行业中最好的专业技能,这项技能甚至好到“全世界最佳”的程度,因为在全球化时代我们面临世界上其它具有此项技能者的竞争,“全世界最佳”是核心专长能力的必要条件。

如果企业的专长能力无法达到“全世界最佳”,就必须考虑将不具优势的价值链活动“委外”给具优势的专业厂商,这些专业厂商最好具备“全世界最佳”的专长能力,两家公司最好采取“合作”关系,共同提供“全世界最佳”的产品或服务。所以,“寻源”不但能降低成本,更能使企业从不具优势的经济活动中转变到更具效益的活动,使企业有足够资源全力发展核心专长能力,以创造全世界最佳的竞争优势。

延伸阅读:《世界是平的》、《世界是新的:新兴市场崛起与争锋的世纪》、《维基经济学:大规模协作如何改变一切》、《隐形冠军》。

2009年5月5日星期二

向咨询顾问移樽就教

文/林时安
Every has changed, and most things are most difficult.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迄今全球咨询顾问约50万人。
优秀的咨询顾问是一群亮丽的人群,冷静(cool)、优秀(polished)和身价高(pricey)。他们是有很好想法并走在管理前沿的世界级专家(a world-class expert with a very good idea upfront)。
优秀的咨询顾问以其技术性知识(technical)、技能或经验(skills or experience),为我们解惑答疑,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solution),解除成长的烦恼。
作为优秀的咨询公司或咨询顾问,为了自身宣传或发挥自身价值,拓展商业市场,大多乐意与他人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
咨询顾问们高瞻远瞩、放眼未来,抓住变化,赢得先机,他们的观点很多时候是有效的和有价值的。
这里选择了一些咨询机构或商业公司,他们通过网站、电子刊物或刊物,免费让他人分享成果。这里收录:德勤研究、安永图书室、IBM商业研究院、甲骨文中国通讯、科尔尼论丛、毕马威网上刊物、普华永道出版社。

简要介绍如下:
德勤研究
http://www.deloitte.com/
对社会实际问题提供最新见解。
德勤研究机构发表的研究报告涵盖了对多个行业的分析、经济形式预测和战略以及跨行业的研究。

安永图书室
http://www.ey.com/
安永图书室载有通讯、报告、白皮书和其他前沿意见。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
http://www-900.ibm.com/cn/services/bcs/iibv/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是 IBM 全球性的组织,通过与 IBM 的客户和项目实施团队的密切合作,就特定行业和业务领域开展深入探讨和研究,并通过发布行业调查报告、白皮书,发表文章和演讲,举办高层圆桌论坛、研讨会等形式,与高层企业管理者分享 IBM 的战略洞察力,帮助他们预见行业发展趋势,发现和评估战略机遇、确保预期回报、制定发展计划和确定业绩评估标准等,以便在随需应变时代创造最大业务价值。

ORACLE中国通讯
http://www.oracle.com/global/cn/oramag/index.html

麦肯锡视角
http://www.mckinsey.com/locations/chinasimplified/mckonchina/
麦肯锡大中华地区的咨询顾问就正在塑造今日中国商业环境的趋势和事件所撰写的文章和报告。

科尔尼论丛
http://www.atkforum.com.cn/
汇集了近10年来全球各个专业领域的高级咨询顾问撰写的文章,内容涉及专业管理课题、行业经济焦点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等,希望能为您带来新颖的观点和全新的视角。

埃森哲研究报告和观点
http://www.accenture.com/
埃森哲有一批资深专家常年致力于广泛的课题研究,涉及商业热门话题、行业趋势分析、管理理念与实践等等。他们将研究成果和智略撰写成专题论文、研究报告和书籍,希望借此帮助企业开拓创新、提高绩效、实现卓越。

毕马威网上刊物(KPMG Virtual Library)
http://www.kpmg.com.cn/
Welcome to KPMG China's virtual library. You can read and download our latest publications and newsletters by choosing the subject you are interested in on the left of this page.

PwC HK Press Room 普华永道出版室
http://www.pwchk.com/home/eng/pressrmindex.html

2009年4月29日星期三

Keeping Up with Workforce 2020 跟上2020劳动力趋势

Keeping Up with Workforce 2020 赶上2020劳动力趋势
by Daniel W. Rasmus
02/24/2009
© 2009 Booz & Company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a strategy+business exclusive
资料来源:www.strategy-business.com/media/file/leading_ideas-20090224.pdf
作者:Director of Business Insight. Microsoft Business Division. Microsoft Corporation
If business decentralization is a long-running trend with more stutter-steps than successes, it’s primarily because the technology to make decentralization work deftly has yet to be perfected or adopted by skittish organizations unwilling to fully take a chance on the unproven. But by 2020, innovative competitors — and inevitable gains in remote, mobile, and virtual devices — will make it impossible for most companies to deny tha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profoundly reshaping the workplace. By then, in many businesses, workers will no longer be bound by geography or by clocks.
In order to position their organizations to attract top talent, drive breakthroughs, and serve customers better, managers need to recognize the effect that information services will have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workforce. The sooner organizations adopt and internalize the technology and skills needed to thrive in an increasingly virtual and flexible work environment, the sooner they will enjoy the significant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 decentralized organization makes possible.
Although the end result of any developing model is difficult to predict, we have established a number of likely scenarios that depict the workforce of 2020 and the strategic implications for employers looking not just to stay ahead of the curve but to shape it to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punctuated workday. 工作日片断化
Software already makes it possible for people to work anytime, anyplace. But although the technology to enable remote and distributed work not tied to tasks at a desk has been available for years, human resources and IT leaders have failed to put it to best use. In fact, because of the absence of a coordinated strategy for managing a virtual workforce, the opposite has occurred: Increased connectivity has made it more difficult for people to draw lines between their work and their personal lives.The emergence of the millennial generation (born between 1981 and 2000)—
dominated by former “latchkey” kids who may appreciate the value of work–life balance — will pressure employers to embrace technology that empowers workers to control when and where they work, as well as the policies to prevent overwork. These converging trends will create a punctuated workday, in which people work for several hours and then leave the workplace to run errands, attend events, or care for elderly relatives or young children, only to return to their work for another period of concentrated activity. Access to remote, mobile, and sec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irrespective of physical location and time of day will make this possible.
Boomer brain drain. 劳动力更替
The vanguard of the baby boomer generation (born between 1946 and 1962) is at the cusp of its planned retirement. According to U.S. Census reports, an average of 7,918 Americans turned 60 every day in 2006, which amounts to 330 every hour — a rate that will only accelerate in the next 10 years. Even after allowing for a percentage of boomers who will work longer than their parents did, this mass exodus from the workforce creates a number of issues.
Organizations will need to invest more and earlier in knowledge transfer techniques and create real incentives to encourage their most experienced and critical workers to share their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For exampl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should be implemented that offer easy access to both details about organizational process and deep pools of learning that individuals have amassed over the years. Strong mentoring programs that help boomers transfer their skills to younger workers and that ease the way for older boomers to adapt to new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realities will prove essential to making this knowledge transfer work.
Just-in-time learning. 随时学习
Technology is important as a means of connecting people in the new world of business, capturing the output of their creativity, and providing them the information crucial to the decisions they face.
Still, it is not the only necessary component for a strong learning environment. To successfully educate and retain talent in the future, a commitment to a culture of learning is required. Knowledge contributors should be recognized and rewarded. Incentive structures should be examined and modified to encourage people to develop their own skills and those of their colleagues through collaboration, discussion, and mentoring. A wide variety of other sources, such as personal connections through Web-based social networks and online education, will allow people to learn what they need to know, when they need to know it. Companies must harness these resources and embrac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promote and emphasiz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action.
The thinning of management’s middle. 中间管理层减肥
Interestingly, it will be the members of Generation X (born between 1963 and 1980), once stereotyped as “slackers,” who will be called on to fill the gap left by baby boomer departures in the years before the millennials can contribute meaningfully. The trouble is that Gen Xers only number about 53 million in the U.S., sandwiched between about 78 million boomers and 80 million millennials. This means Gen Xers will have a relatively short span of control: Soon after Gen Xers assume managerial positions, they will be overwhelmed in number by millennials vying for those same jobs. As a smaller group, Gen Xers will have to create efficient arrangements for employees to interact and communicate well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 productivity in a punctuated workday. They will also need to manage effectively a workforce made up of contractors, freelancers, and other partners.
The blended workforce. 劳动力角色混合
Over the next decade many employees won’t be employees at all; they will be temporaries, contractors, contingent workers, outsourced workers, freelancers, and, in business-to-business transactions, customers. Today, there are more than 42 million independent work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or about 31 percent of the workforce.The sheer size of that group indicates a major shift in employers’ expectations of workers. More diverse and geographically distributed organizations will need to implement process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us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oftware. With outsourcing sure to be even more common in the future, managers will have to pay attention to project handoffs and coordination costs between partners. To keep their blended workforce happy, they will also need to create interesting work in an engaging workplace and pay workers’ invoices on time or risk exacerbating turnover, creating yet another fissure through which knowledge can drain.
Commitment-based work. 基于承诺的工作制
Because physical presence at a workplace will not be required for many information services jobs, workers may be measured and compensated according to individual tasks or projects rather than on an ongoing basis. Some organizations will adopt a more flexible commitment-based employee measurement system that allows workers to choose how, where, and when they work, as long as they meet preordained deadlines. In this environment, the annual review will itself be up for review and likely be replaced by new reward structures. With worker loyalty tied to work engagement rather than economic stability, work quality can be better judged and rewarded in the moment. Technologies will need to evolve to track these projects by metrics other than the number of hours worked.
Citizen regulators. 公民监督者
With bloggers exposing more and more of a company’s internal processes and problems, it won’t be long before citizens’ voices, amplified and directed by information services, reach parity with government regulation. This phenomenon may change the employee–employer relationship, as employees, chiming in under assumed aliases, use Internet forums as a suggestion box to advocate for internal change.
Companies committed to staying on top of shifts in workplace attitudes and expectations need to recognize how inextricably intertwined the workforce and the information services of tomorrow will be. Understanding the strategic implications that emerge from the evolution of both will enable organizations to position themselves better to innovate, attract top talent, and win in the marketplace.

2009年4月24日星期五

《未来企业竞争的五大战略》读书笔记

文/林时安
企业从哪里获得未来竞争中的持续竞争优势?波士顿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George Stalk在其新作《未来企业竞争的五大战略》(Five Future Strategies You Need Right Now),提炼出企业获得未来竞争优势的五大战略,认真实践每一个战略都会形成一番商业新作为。
总有一些至关重要的商业事件悄然形成,在初期,其影响还不是特别强烈,似乎并不需要人们特别关注。然而,此时正是企业决定是否该投入,或者说是否应该马上投入更多资源预防这些事件发生的最佳时机。如果企业这样做了,就会赢得先机,领先于竞争对手。
如果没有察觉初露端倪的外界变化,或者觉察到了变化,却一直等待、观望,迟疑不采取行动,等到变化如风暴般袭来,企业就难免被巨浪吞噬。

George Stalk所论述的五大战略,开始时全部表现为一些微弱的信号,但现在,这些竞争优势的来源不仅十分清晰,而且不容置疑。

战略一:打造供应链(Supply China Gymnastics)
美国的企业在供应链打造方面——外包、转包、合作、离岸外包等所有相关领域,表现得越来越专业。许多企业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物品是从亚洲采购的,这种采购的结果是:企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赢得了市场。
然而,企业从供应链中取得的收益正面临威胁和风险,这就是美国西海岸及西欧所面临的与基础设施相关的货物运输问题。预测数据显示,到2010年,美国西海岸的各类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达到极限。
这样,企业的供应链就极易产生波动,即使企业能够对未来需求变化做出极为精确的预测,并能够保持合适的库存量,供应链的波动仍会引起企业成本的上升和利润的损失。
供应链分为非集成供应链、半集成供应链和集成供应链三种类型。在非集成供应链中,每一个上游环节都是根据下一个环节的顾客需求获得相关信息,人们往往难以察觉、管理供应链的波动;在半集成供应链中,每一步都需要从其后两个环节的客户那里获得需求方面的信息,人们比较容易看清供应链的波动情况,但处理存在的问题仍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在集成供应链中,每个环节都可以全面了解终端客户的需求,企业可以快速地对供应链的波动采取应对措施。
因此,对采用国内供应链、拥有集成信息流和反应速度的企业来说,如果运营合理,就有可能超过那些交货周期长、以亚洲为采购基地的企业。问题不在于企业从哪里采购,而在于如何将供应链做得更为精细。
对于在国外采购的企业而言,除了打造集成供应链之外,还可以采取一些看似花费高昂却能降低整体成本的有效策略:对利润空间大、需求变化大的产品采用空运方式;坚持端对端(end-to-end)的海洋运输原则,即寻找那些能够让企业货物最后装运、最先卸载的船期安排;进一步完善与运输商的关系,必要时投入额外费用到关键环节,以获得优质服务。

战略二:绕过规模经济(Sidestepping Economics of Scale)
企业对规模经济的魔力深信不疑——规模大就意味着成本低。但是,当今市场变得越来越动荡,市场预测变得极为困难。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每年新上市的3万多种消费品中,90%以上的产品都以失败告终。
很多产品根本没有机会通过规模经济来分摊投资、降低成本,大规模生产存在巨大风险。即抛型工厂为企业提供了一种低风险的市场进出模式,为柔性投资提供了足够的便利性,为实现生产的刚性目标奠定了基础。
即抛型工厂是一种生产模式,建设即抛型工厂的成本低廉,主要目的是将新产品推向市场,满足不确定的市场需求:如果市场需求不像企业预期的那样,企业可以轻而易举地放弃工厂的生产经营;如果存在市场需求,企业仍旧可以扔掉既有的工厂,重新建造一个新工厂。
企业的各个要素都可以是即抛的,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团队、分销渠道等,甚至连战略都可以是即抛型的。企业越来越多地发现,它们所制定的战略在有机会得到证明之前,已经开始面临时过境迁的危险了。
即抛型工厂策略能让企业抓住可能会被拒之门外的发展机遇。企业需要改变自己的关注点,要从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种类和组合上的关注,切换到如何更敏锐地服务新兴需求上来。

战略三:动态定价(Dynamic Pricing)
恰当的定价策略能够提高企业的赢利水平,打造企业的竞争优势。按小时付费和捆绑定价是定价策略中极为有效的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们已经不能像其刚被运用时那样,再次为企业带来战略上的优势,部分行业的领军企业开始尝试动态定价的实践。
通过动态定价,企业可以在任何时刻,将其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客户使用产品和服务的意愿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供应商会实时收集客户使用产品的相关信息,然后确定相应的价格,以引导客户做出相应的消费行为,并确保该定价能够对维系这些行为的成本花费给予弥补。
Progressive Casualty Insurance自创立以来,一直扮演着革新者的角色。远程信息处理技术最初是汽车OEM商研发出来的,它通过网络和无线技术,让客户在驾车时保持“在线”状态。前进保险从中看到了机会:将无线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感应器和因特网结合起来,就能让Progressive Casualty Insurance准确了解保险客户的汽车位置、汽车驾驶速度和时间等相关信息。Progressive Casualty Insurance开始参考汽车的驾驶频率、时间和地点核算保费,那些签署了根据使用频率确定保费的汽车保险客户,保费平均节省了25%。前进保险对现行技术的应用,意味着公司能够依据投保人实际、实时的驾驶行为,为每个特定的投保人设定相应的保费金额。显然,这种激进的个性化定价方式,与当前主导汽车保险业潮流的分类定价的通行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动态定价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了奠定明显优势的机会,宾馆住宿、汽车租赁、停车场、餐位预定以及航空座位预定等行业均可采用动态定价策略。同时,动态定价需要更多的客户信息作为定价依据,而客户信息本身也为企业赢得竞争增加了筹码。

战略四:拥抱复杂(Embracing Complexity)
企业往往追求简单的产品,对复杂的产品系列和组合望而生畏,认为那样会增加生产、管理、分销和服务支持方面的压力。对于产品的复杂性而言,问题并不是如何消除它,而是如何找到最佳方式拥抱复杂,精明的企业通过拥抱复杂开发出了许多打造竞争优势的路径。
吸引高端消费人群。高端消费人群对复杂性有着一种天生的渴望与欲求,他们将购物视为身心调整的方法,喜欢不断更新对生活核心要素的理解和阐释,有狂热、痴迷的表现。企业在高端消费者身上投入更多精力与资源,为其提供更多的产品选择,就可以增加该群体的份额,由此取得的收益会远远超过那些在不同消费群体上平均用力的企业。
减少复杂引发的焦虑。对于种类、花色、样式繁多的商品(如鞋类),如果购物过程、退货程序复杂,让人难以应付,许多人常常会购买供货方式更简单、更便宜的商品。对此,企业可以通过免费送(退)货、免费试用等方式减少顾客对复杂商品购买时的焦虑,进而赢得竞争优势。
界定最佳选择。某些产品本身就是极其复杂的(如电脑),很多顾客在耐心和精力耗尽之前,仍无法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企业如果能真诚地为顾客详细介绍最佳商品选择的话,将远胜于那些让顾客自己采取措施选择产品的企业。制作一份详尽的、顾客可以读得懂的产品分类说明书,将帮助顾客更快地界定最佳产品选择。
改变搜索模式。顾客常常会有特定的需求(如对发动机等工业设备),可能需要无数的产品或服务去满足。企业可以在自己的企业网站上建立方便顾客找到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组合的搜索引擎,同时,还要设立几位专家级的“导航员”,帮助有意愿的购买者从拥有大量重要属性的商品中挑选他们需要的产品。这样一来,尽管一切还是复杂的,但顾客却得到了掌控复杂产品的工具。

战略五:无限宽带(Infinite Bandwidth)
无限宽带的发展为企业经营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对企业的业务外包、客户关系管理、企业网站、人力资源管理和营销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节约企业经营成本的同时提升了运营和生产效率。
在这样一个无限宽带迅速发展的世界,企业无论想要多少信息,无论在何时、何地想要什么样的信息,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得到。任何企业,如果它们知道如何利用无限宽带的杠杆作用,就会比竞争对手更富生产力,就会发现更多、更高效的赢利方式来开展自己的业务,甚至还能培育出全新的业务。
然而,仍有很多企业认为,无限宽带带来的新业务模式和新业务的前景无法量化,因此,它们无法找到一条途径,无法开发相应业务来采用这些新技术;也有企业认为,竞争对手也可以从技术提供商那里购得相同的技术,无限宽带技术无法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要想从无限宽带领域获得最大收益,首先要了解顾客情况,知道顾客是怎样获得和应用企业信息的;接下来就要问自己,组织中各个不同部门该如何利用无线宽带技术,向顾客实时提供他们想要的信息,如何以顾客需要的方式帮助他们应用这些信息;最后,企业应该认真反思一下自己对无限宽带技术的态度,企业需要的是抓住无限宽带所带来的战略优势,而不仅仅是运营效率的提升。

George Stalk难以按捺的心情,向我们展示了五种战略的细致步骤,以便让我们找到所在行业与企业的突破途径。
作者还苦口婆心地告诫我们,要像飞行员般使用的检核表一样,避免粗心大意,进而预测到问题所在,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与他人的生命。

2009年4月23日星期四

我们还需要哲学吗?

文/林时安
2006年夏天的一个大热天逛上海书城,看到台湾大学傅佩荣撰写的《哲学与人生》,随手翻翻,觉得犹如甘露、清风吹醒了有些麻木、麻痹的大脑。当今的世界太过于市场化,金钱是万物的尺度,以金钱多少论成败、论英雄。
1996年复旦大学哲学系大学应届毕业生,到同济大学出版社当校对员。此事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放在现在,此事不足为怪。近十年来,没听说过朋友、同事或熟人的孩子报考哲学专业。这也不足为怪,不必惊奇!
我们生活在极度混乱的年代——政治混乱、经济混乱、文化混乱。所有原来相当可靠的旧结构、理念,如今不是土崩瓦解,就是碰到新观念自然丢盔弃甲。当今世界唯一的常数是:变化。
我们生活在充满机会的时代,人们困惑太多,因而开始探索过去漠视的问题,开始寻找生命和人生的答案。当我们发现自己迷失丛林,身上既缺地图,也无指南针,我们需要哲学家提供帮助寻找前进的道路,需要哲学家为我们制作人生旅程的地图。
人类有史以来,包括从柏拉图、孔子一直到当代的每一位思想大师,他们所创造和传播的大观念,不仅是历史上各个朝代主要统治机构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塑造出目前的政治体系、企业结构,甚至企业的共同文化。
当我们工作、生活,为事业奋斗时,是否也花点时间安静地解析事理,思考它们的意义,为老问题找到新的观点,为新问题找到老观点。哲学中一些功效宏大的观点,会在你的人生中产生强大的效果。

2009年4月13日星期一

供应商的确认核准及评估

收到邮件,反应本博客严重离题。作为建议的积极回应是:文归正题。因此今天发帖的内容是:供应商筛选的确认过程。希望为你提供一点信息。

1.目的:
制定标准执行程序,以确认、核准及评估供应商。
2.范围:
适用于供应商管理部,工程部,品控部及所有协行之供应商,加工商及外发加工商。但与生产运作及产品没有关系的供应商(如:文具,杂项,后勤等)则不受限制。
3.定义(略)
4.內容:
4.1 供应商之收集
4.1.1 任何员工都可以向供应商管理部推介供应商,并提供供应商之有关资料。
4.1.2 供应商管理部也可经商业杂志、展览会会刊而寻找供应商资料,或从行内人的口碑及介绍。
4.2 供应商之审查将根据供应商信誉,所供应产品技术要求,该物料对公司产品
的重要性,而使用以下一种或综合几种标准进行。
4.2.1 问卷审查
负责采购单位发放问卷给供应商,并要求供应商填好资料交回。收回后,负责采购的部门评估问卷并写上评语。
4.2.2 实地考查
负责采购单位于供应商作好安排后,到供应商处进行考察以评估其能力。完成考察后,需编写考察报告并注明评语,一般上,实地考察小组可包括品控部及工程部员工,如包装印刷品供应商,可包括质量部。
4.2.3 信誉审查
对于拥有良好国际或过去信誉较佳的供应商,负责采购单位在问卷上填好供应商基本资料后便写上评语(不必交给供应商填写)。
4.2.3.1 对于记录上有的供应商不是很符合公司实际需要的,应对此类供应商的进
货状况,交货的准时率,价格等方面进行跟踪、确定经常有不符合要求的,需考虑更换供应商。
4.3 供应商及物料之核准
4.3.1 供应商之核准
完成审查后之问卷,报告,将交至以下部门核准:
a) 生产用料----------供应商管理部,品控部。
b) 加工服务----------供应商管理部,品控部。
c) 服务(运输)----------运输部。
4.2.4 免审查
非生产物料/机械/设备/仪器之配件。
核准部门检讨审查资料及评语,若感满意则签署核准。
4.3.2 供应商及其物料的核准(只限生产物料)
1) 若供应商以获核准,采购代表须向其要求有关生产用料之样本,或下试单
2) 该样本由工程部及品控部核准。
3) 物料更改规格和图纸,由文控中心将受控版图纸分发给供应商管理部,再由供应商管理部传真给供应商,并由供应商签回作实。
4) 不接受之样本及其审查结果,须交予供应商管理部,以决定有关供应商须重新提
交样本或完结此样本批核。
4.4 核准供应商名单
4.4.1 供应商经4.3.1核批后,供应商管理部把供应商加进“核准供应商”名单内,并存档于供应商管理部。
4.4.2 所有采购须向已核准供应商采购,除4.2.4.免审查之项目。
4.4.3 规定选择和定期评价供方的准则
供方的产品必须是经过相关认证机构认证的,而且其生产能力必须符合本公司的要求,IQC的PASS率及交货的准时率都应在95%以上,此类供应商属于考虑纳入本公司供方选择的范围。
4.5  供应商之检讨
4.5.1 采购须在供应商有主要变更时,发出调查问卷予有关供应商,问卷结果须由
同一核准单位检讨。
4.5.2 品控部对生产物料供应商之表现,每月发出主要供应商来料品质情况报告,
供应商管理部需检讨此报告以评估供应商表现。
4.5.3 对生产辅料/设备仪器/服务之供应商,使用部门针对每次收到仪 器/服务时应用的表现来评估有关供应商,不满意者书面通知供应商管理部。
4.5.4 供应商的评估及除名
对供方的评估,三个月进行一次,通过IQC的品质报告和对生产排期的交货状况,作出一份详细的对照图表,形成记录。IQC的PASS率和交货准 率都不能达到80%以上的,相关采购员经香港经理确认后,书面通知供方此三个月的品质和交货状况,并且要求供方出具下一季度的目标和采 取的措施。若供方连续两个季度都不能达到公司的要求,且不能做出有效的 纠正措施,相关的采购员须发出“供应商除名建议”。相关物料使用部门进行会议,以决定是否把该供应商除名。
4.5.5 若上述部门一致同意在“供应商除名建议”上签名,供应商管理部应根据建议书结论执行。
4.5.6 若上述部门不能达到一致共识,则由总经理做出最后决定。

2009年4月11日星期六

Brian McKnight – Ten 布莱恩麦肯奈特 - 十全十美


寻找或发现好的音碟,总是令人兴奋的!
四平八稳的歌唱功力加上如可可油一般平滑的性情,Brian McKnight 布莱恩麦肯奈特的音乐体现了90年代以来美国灵魂音乐的真正价值,就像是他之前所属的Motown音乐厂牌音乐教父一样,这位来自纽约州北部的歌手以醇美、柔软感觉的嗓音,还有如丝一般细致、光滑的歌唱风格,在真实捕捉了灵魂乐黄金盛世的美丽传统之余,也不忘衬上属于当代流行灵魂乐的摩登韵味,他加盟华纳音乐集团的首张大碟Ten就是另一张强而有力的个人歌唱风格的展现。
布莱恩麦肯奈特自踏入歌坛以来一直以找回正统节奏蓝调音乐价值为目标,从小听着1970年代灵魂乐歌手长大的麦肯奈特希望自己能够发扬传奇艺人Marvin Gaye的灵魂乐精神,过去这15多年来,他努力实践着自己的音乐梦想,缔造了One Last Cry (热门单曲榜No.13)、Love Is (与女歌手Vanessa Williams为影集《飞越比佛利》所合唱的热门单曲榜亚军曲)、Crazy Love (节奏蓝调榜No.10)、Anytime (TOP40单曲榜冠军)、Back At One (热门单曲榜冠军)、Love Of My Life(节奏蓝调榜No.11)、Win(电影《怒海潜将》主题曲)等畅销单曲,而他的歌声以及他在歌曲创作、编曲、制作各方面的才华更让他赢得乐坛激赏,除了多次获得葛莱美奖提名,包括Mariah Carey、Justin Timberlake、Alicia Keys、Christina Aguilera、Mary J. Blige、P. Diddy、Nelly、Boyz II Men、Quincy Jones…等超级巨星都曾与他进行合唱,或是力邀他担任专辑制作。布莱恩麦肯奈特的专辑累积销售高达1600万张。
跟灵魂乐前辈Luther Vandross一样,布莱恩麦肯奈特创作动人节奏的秘诀在于他懂得如何去创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音乐,面对更换唱片东家,麦肯奈特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在Ten这张最新专辑的创作过程中,他总计创作了30多首歌,他希望自己在此辑中继续展现纯熟的节奏蓝调情歌风格,更坦率,更赤裸的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这是麦肯奈特首度与金牌制作双人组Tim & Bob (TLC、Earth, Wind & Fire的制作人) 所合作的专辑,双方合作的歌曲包括了Unhappy Without You以及首支单曲Used To Be My Girl,麦肯奈特在后面这首歌曲中尝试在节奏蓝调的风格中来点戏剧性的安排,用歌声一方面演出以旧情人、昔日老公的身分大胆地向自己深爱过的女人的新欢呛声,一方面也表达出看着心爱的女人另结新欢的感伤思绪。相对于Used To Be My Girl这首单曲中的自信性格,麦肯奈特在具有黑色放克节拍感觉的Should Have Been Loving You则是以非常诚实的情绪巨细靡遗的道出他在爱情这场游戏过程中比较脆弱的一面。在描写世间复杂的情感问题之外,麦肯奈特也以Red, White & Blue这首歌曲表达个人对时局的一些感触,他在歌曲中与乡村乐团Rascal Flatts以心碎、挣扎的心情歌声向身处战场的战士表达敬意。

曲目
01. Used To Be My Girl
02. Comfortable
03. Find Myself In Yo
04. What's My Name
05. Unhappy Without You
06. A Little Too Late
07. Holdin' On(Missin' You)
08. Should Have Been Lovin' You
09. Again
10. More And More
11. Can't Leave You Alone
12. I Do

2009年4月10日星期五

怎么听? 

突然想起听音乐!音乐与饮食是两种能够立即给人满足感的事物!

1、CD:Cantamus: The Cantamus Girls Chior. 英国少女合唱团由42名13到19岁的年轻女孩儿组成。合唱团由指挥帕梅拉·库克创建于1968年,至今有近40年历史。
2、CD机:SONY WALKMAN D-EJ2000。作为音源,设备一般。
3、耳机放大器:Graham Slee SOLO。用了2年了。2008年底,Graham Slee 推出2款新品。
4、耳机:AKG K701。虽然Graham Slee SOLO为森海塞尔指定耳放,本人试听了森海塞尔和拜尔耳机,觉得AKG K701更加明亮、温暖。
5、音频线:美国怪兽Monster 3.5一分二莲花头音频线.

背后的事情:购置上述一切,实际上也是采购工程。

第21页

一位心系学生的教授,在临终之前,仍记挂多年前育幼院的学生。身旁的人动用所有关系,终于将学生领到教授病床前,教授要他打开自己保存已久的课本,翻到第二十一页,那正是学生逃课前教授为他上的最后一页……

第21页
by 李家同

张教授的告别式简单而隆重,教堂里一张桌子上放了张教授的遗像,旁边放了那本英文课本,而且打开在第二十一页上,桌上的一盏台灯照着这一页……

张教授是我的老师,也是我们大家都十分尊敬的老师,他在微生物学上的成就,可以说是数一数二者,他的专书,也被大家列为经典之着。张教授终身投入教育,桃李满天下,我们这些和微生物有关的人,多多少少都应该算是张教授的学生。

张教授身体一直很健朗,可是毕竟岁月不饶人,张教授近年来健康状况大不如前。去年曾经有过一次住院的纪录。今年,他再度住院,可是他的情形每下愈况。张教授是个头脑清楚的人,当然知道他的大限已到。他是一个非常开朗的人,也有宗教信仰,所以他对死亡很能接受,他说他也没有什么财产要处理,但是他十分想念他的学生,有些学生一直和他有联络,也都到医院来看过他,但有好多学生已经很久没有和他联系了。

张教授给了我一份名单,全是和他失联的学生,要我将他们一一去找出来,一般说来,找寻并不困难,大多数都找到了。有几位在国外,也陆陆续续地联络上了,有些特地坐了飞机回来探病,有些打了长途电话来。在这一份名单中,只有一位学生,叫做杨汉威,我们谁都不认得他,所以我也一直找不到他。后来,我忽然想起来,张教授一直在一所儿童中心教小孩子英文和数学,也许杨汉威是那里的学生。果真对了,那所儿童中心说杨汉威的确是张教授的学生,可是他国中时就离开了,他们也帮我去找他,可是没有找到。

就在我们费力找寻杨汉威的时候,张教授常常在无意中会说:「第二十一页。」晚上说梦话,也都是:「第二十一页。」我们同学们于是开始翻阅所有杨教授写过的书,都看不出第二十一页有什么意义,因为张教授此时身体已经十分虚弱,我们不愿去问他第二十一页是怎么一回事。

张教授找人的事被一位记者知道了,他将张教授找杨汉威的故事在媒体上登了出来,有很多电台和电视台都做了同样的寻人启事。这个记者的努力没有白费,杨汉威现身了。

我那一天正好去看张教授,当时医院已经发出了张教授的病危通知,本来张教授可以进入加护病房,但他坚决不肯,他曾一再强调他不要浪费人类宝贵的资源,我去看他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相当微弱了。

杨汉威是个年轻人,看上去只有二十几岁,完全是劳动阶级的模样,他匆匆忙忙地进入病房,自我介绍以后,我们立刻告诉张教授杨汉威到了。张教授一听到这个好消息,马上张开了眼睛,露出微笑,也用手势叫杨汉威靠近他。张教授的声音谁都听不见,杨汉威将耳朵靠近他的嘴,居然可以听到张教授,他用极大的声音靠近张教授的耳朵,从张教授的表情来看,他一定是听见杨汉威的话了。

我们虽然听不见张教授的话,但听得见杨汉威的话,听起来是张教授在问杨汉威一些问题,杨汉威一一回答。我记得杨汉威告诉张教授,他没有念过高中,但念过了补校,他一再强调他从来没有学坏,没有在KTV做过事,也没有在夜市里卖过非法光盘,他现在是个木匠,平时收入还可以。生活没有问题,还没有结婚。

张教授听了这些回答以后,显得很满意,他忽然叫杨汉威到他的枕头后面去拿一本书,这本书是打开的。张教授叫杨汉威开始念打开的那一页。这本书显然是一本英文入门的书,这一页是有关verb to be的过去式,有I was,You were等等的例子。杨汉威大声地念完以后,张教授叫他做接下来的习题,杨汉威开始的时候,会犯错,比方说,他常将were 和was弄混了,每次犯了错,张教授就摇摇头,杨汉威会偷偷地看我,我也会打pass给他,越到后来,他越没有错了。习题做完了,杨汉威再靠近去,然后杨汉威告诉我们,张教授说:「下课了,你们可以回去了。」张教授露出了一种安详的微笑,他又暗示他有话要说,杨汉威凑了过去,这次,杨汉威忽然说不出话来了。过了几秒钟以后,他告诉我们,张教授说:「再见。」

张教授就这样离开了我们,杨汉威没有将书盖上,他翻回他开始念的那一页,这是第二十一页。他告诉我张教授在他国中时,仍叫他每周日去他的研究室,替他补习英文和数学,可是他家实在太穷了,经常三餐不继,他实在无心升学,当时他玩心又重,就索性不去了。小孩子是不敢写信的,他知道张教授一直在找他,却一直没有回去,但他一直记得张教授的叮咛,就是不可以变坏,不可以到夜市去卖盗版光盘,不可以去KTV打工,不可以去跳八家将。他也记得张教授一再地强调他应该有一技随身,所以他就去做一位木匠师傅的学徒,现在手艺已经不错了。等到他生活安定下来以后,他又去念了补校,所以他对verb to be的过去式,有点概念,但是不太熟。

杨汉威再看了第二十一页,想起他最后的一课就停在第二十一页,十几年来,张教授显然一直记挂他,也想将这一课教完。

张教授的告别式简单而隆重,教堂里一张桌子上放了张教授的遗像,旁边放了那本英文课本,而且打开在第二十一页上,桌上的一盏台灯照着这一页,因为这是宗教仪式,只有神父简单的讲道,也没有人来长篇大论地说张教授有多伟大。但是神父请杨汉威上台来,杨汉威将最后一课的习题朗诵了一遍,他有备而来,当然都没有错。念完了习题,他说:「张老师,我已会了,请您放心。」然后他走到桌子前面,阖上了书,将台灯熄灭,这一堂课结束了。

我们这些学生都上了张教授的最后一堂课,他这次没有提到微生物,他只教了我们一个道理:「你们应该关心不幸的孩子」。这也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 【2006/01/05 联合报】

2009年3月30日星期一

电通鬼十则:中日英3种文字对照

电通,是指日本电通(Dentsu),其为日本最大的广告代理公司。
区区十则,309个字的电通“鬼十则”,句句都是企业的精髓。有志于广告事业的年轻人,曾经过大风大浪,必须经常做决策的企业领袖们均很管用。
实际上,要成就大事业、大学问,不做到“吃、喝、拉、撒、睡”都和事业、学问同一化,再有悟性,亦成空谈。
时下全球经济大动荡,更应勤奋,更应努力。

电通鬼十则:
工作自己找,不要等指派(仕事は自ら創るべきで、与えられるべきではない。)(Initiate projects on your own instead of waiting for work to be assigned.)
做事抢先再抢先,不要消极被动(仕事とは、先手先手と働きか掛けていくことで、受け身でやるものではない。)(Take an active role in all your endeavors, not a passive one.)
与大工作为伍,小工作徒使格局狭隘(大きな仕事と取組め!小さな仕事は己を小さくする。)(Search for large and complex challenges.)
 以狼般的饥渴向艰难挑战,唯有完成艰难的工作才有进步(難しい仕事を狙え!そして成し遂げるところに進歩がある。)(Welcome difficult assignments. Progress lies in accomplishing difficult work..)
 一旦动手,未达目标之前,见鬼杀鬼,遇佛杀佛,即使被杀也绝不罢休(取組んだら放すな!殺されても放すな!目的を完遂するまでは)(Once you begin a task, complete it. Never give up.)
 要当周遭的推手,推与被推之间,日久差如天地(周囲を引きずり回せ!引きずるのと引きずられるのとでは、永い間に天地の開きができる。)(Lead and set an example for your fellow workers.)
 谋定后动,有长远谋略,就会有耐性肯下工夫,自然产生正确的努力方向及希望(計画を持て!長期の計画を持っていれば、忍耐と工夫と、そして正しい努力と希望が生まれる。)(Set goals for yourself to ensure a constant sense of substance.)
 要有信心。没有信心,工作无魄力,无定性,无深度(自信を持て!自信が無いから君の仕事には、迫力も粘りも、そして厚みすらがない。)(Move with confidence. It gives your work force and substance.)
 全方位留心关照,绞尽脑汁不松懈,唯有如此才能被称做服务(頭は常に全回転、八方に気を配って、一部の隙もあってはならぬ!サービスとはそのようなものだ。)(At all times, challenge yourself to think creatively and find new solutions.)
 不要害怕摩擦,摩擦是进步之母,积极的肥料,否则你将卑躬屈膝,软弱无能。(摩擦を怖れるな!摩擦は進歩の母、積極の肥料だ。でないと君は卑屈未練になる。)(When confrontation is necessary, don’t shy away from it. Confrontation is often necessary to archive progress.)

2009年3月12日星期四

将营业额变成利润

将营业额变成净利
文/林时安
2003 年,世界知名的管理学大师和产业导师高德拉特(Eli Goldratt)雄心勃勃地向全球制造商发起了一次号召,声称其在20多年前发展至今的流程改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在4年之内赚取与当前营业额等额的利润;即如去年的营业额为五亿美元,那么四年之内其税前利润便至少有五亿美元,还把此策略行为称为“可行愿景”(Viable Vision)。
以下是大师关于可行愿景(Viable Vision)的专题文章。
可行愿景(Viable Vision)
文/高德拉特
© Eliyahu M. Goldratt, 2005
什么是“可行愿景”呢?看来,2002 年11月我给朋友信中的定义是最为恰当的了,我当时说:“当我为一家公司做分析,只有在我能清晰地看到,它如何在四年内做到年纯利就等同今天的年营业额,我才算满意。”
我预料到一般人对这个定义会作出怎样的反应,所以下一句我是这样写的:“而我也不笨,我不会把这个目标向公司最高管理层透露,因为他们会视之为一个有力的证据,证明我的方案是不切实际的。”
在2003 年,我却作了一项新的尝试,看看企业老总们对“可行愿景”的反应。我还说出为什么我确信这个不可思议的愿景是可行的,首先,我与众人分享我的分析:是什么阻挡着公司,令业绩不能更进一步?继而以严谨的因果逻辑,找出具体的步骤,令该障碍的移除成为必然,然后我详细说明怎样利用这项突破,把公司的年纯利在四年内增加至今天的年营业额,道理说清楚了,最高管理层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只是常识而已,为甚么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这样做呢?”
为什么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样做呢?为甚么一般人总是认为,除非公司拥有独特的产品,或者公司非常小,要它的纯利增长那么多,是不切实际的呢?为甚么虽然超过一半的公司都可以建构出“可行愿景”,但一般人还是认为不可能呢?
答案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任何复杂的系统(complex system),都是建基于固有的简单性(inherent simplicity),利用这固有的简单性,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达致不可思议的改善。
什么是“固有的简单性”?
要解释这个概念,我们要首先弄清楚,我们所说的“复杂的系统”,是指系统需要越多资料来描述,它就越复杂,如果人们以四句句子,就能充份描述一个系统,它便是一个简单的系统,但如果需要用上一千页纸才成,那便是个复杂的系统。
您管理的系统有多复杂?需要多少页才能描述每个部分的每个流程、和跟每个客户的关系等?
其实,不用我指出,我们都知道,即使是很小的公司,都是极为复杂的;也不用我指出,要管理好一个复杂的系统,是很难的。
那么,我们一贯是怎样管理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呢?我们把它分割成多个次系统,从定义上,每个次系统当然都比整个系统简单,如果您不敢肯定我们真的把系统分割,那就看看您公司的组织架构图吧。
把系统分割成多个次系统,是要付出代价的,它导致各部分不协调,导致各自追求局部效益,危害整体,甚至导致极具杀伤力的山头主义,而我们的系统又是如此复杂,似乎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力减轻付出的代价,尽力改善协调,及促进次系统之间的合作性。
但如果这行动是我们可以考虑的唯一选择,我们便会察觉到,纯利能够在短期内大幅上升,是极为罕见的了,我们便会认为:“令公司在四年内做到年纯利就等于今天的年营业额”,是不切实际的。
想了解公司的真正潜力,便要深究清楚公司的复杂性,我们深受困扰的是,描述系统当中一个组成部分的资料,往往不仅关乎该部分,还关乎两个或以上部分之间的关系,换言之,系统很难管理,问题就出于,在一个部分所采取的行动,往往影响其它部分,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令整个系统变得像迷宫一样,但是,这个事实,却恰好提供了解决方案之钥匙!!
让我们朝以下方向考虑这问题,拿一个系统,然后问自己:最少要抓住这个系统的多少个点,才能影响整个系统?如果答案是“十个点”,那么这就是一个难管理的系统,因为它有太多个自由度(too many degrees of freedom), 就像要您去管理一群野猫一样,但如果答案是“一个点”,那么这个系统就只有一个自由度,很容易管理。
系统中各部分的依存度愈高,系统的自由度就愈少,这个您现在同意了吗?您的系统是那么复杂,那么,当中必然只有极少数因素支配着整个系统,换言之,系统愈复杂,它固有的简单性就愈强烈。
要利用系统固有的简单性,我们必须找出那些支配系统的少数因素,如果我们明了这些因素和所有其它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那么我们就能够有效地管理系统,大幅提高系统的绩效。
www.goldrattconsulting.com

2009年3月11日星期三

工作与生活:方式革命——读《每周工作4小时》

文/林时安
习惯了早九晚五,每周工作40小时以上的人,期待40年至50年后退休的舒适日子,忍受每日被工作压榨。《每周工作4小时》看似时间管理的专著,从富兰克林的优良美德开始,人们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多劳动。“磨者睡时,水流如故”,意思是说工人睡觉了,流水继续自流,多可惜,能量白白浪费。
看到此书,先是好奇,其次是觉得异想天开。但急切的心情,让我一口气读完它,让我们一起看看“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
妙招有二
妙招一:巧干才能少干 作者认为,上班族每天只应当在上午10点和下午4点接收、回复电子邮件,而且还应将打电话的时间控制在最低限度,这么一来就可以将每周的工作时间降低到4个小时。
妙招二:低信息食谱 当年(2007年)30岁的减肥药销售商Timothy Ferriss提出看上去颇为严格的“低信息食谱”工作法。Tim认为,输出——大量的输出是生活设计得基础。要增加输出,只有减少输入,大多数的信息耗时、消极与目标无关,也在你能力之外。
九阴真经
Tim将自己工作策略命名为“DEAL”工作法。首先是对关于工作的新规则做出明确的定位(D, Definition)。然后就是排除(E, Elimination)———严格地摒弃那些无甚价值的客户和相关活动,包括大部分网上娱乐、电子邮件以及电话等,上述行为不仅没有任何绩效且会消耗掉80%的工作时间,同时上班族还应学会在必要时坚决说“不”。
第三个阶段就是对自己的工作实行自动控制(A, Automation),也可以叫做“外包生活”,将许多工作任务委托给印度等地的所谓“虚拟助手”来完成。费里斯说,“虚拟助手”几乎可以做任何事,包括分析研究商业上的竞争对手以及做好外出旅行时的各项安排,甚至还能为你定购家用垃圾箱,其所收费用为每小时4美元到14美元不等。
而最后一个步骤则称为“解放”(L, Liberation)———迅速逃离办公室并使用新“挤”出来的闲暇时间去体验一种“移动生活方式”,或者换一种说法就是“暂时短期退休”。
追寻生命的意义
Tim创造了“新贵”(New Rich)的概念。他一直猛烈评击传统的“先成为工作的奴隶,然后再从中解脱出来,最后退休了事”的所谓‘延期生活计划’”与此相反,他极力主张“迷你短期退休”(mini-retirement),活在当下,摆开工作,好好享受而不是一直推迟。Tim不建议你为50年后的百万美元放弃现在的每日红酒, “我宁愿选择红酒”。
单位时间收入最大化
Tim说,工作方式上的转变使他从原来那个每天工作长达14小时且年薪仅为4万美元的普通人,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周只需干4小时,每月就能赚到4万美元的大明星。你的工作时间的平均收入极大化。产能的增加,增强你的自信,激发你的生命力。
玩转全世界
地球是圆的,世界是平的。制造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的金融大鳄——索罗斯曾礼赞一种他称之为“玩转全世界”的人才。外包——使全球的资源成为你的资源,网际网络是技术支持。照着Tim的idea去实践,你未必成为rich man, 但必定成为“新贵”(New Rich),你的人生会更充实、刺激。希腊的阳光和红酒等着你。
迷你退休目的地(此地是本人推荐)
马来西亚,亚洲的真面貌。
透过视觉和味蕾的飨宴,你会发现你置身于一个对比鲜明的国家。有传统、有自然、有繁华的大都会。从都市生活,到自然保护区,到悠闲的海滩徜徉时刻,令人永生难忘。个人行程从575英镑起。
请致电 01306 747000,洽询各大旅行社或上网
www.kuomi.co.uk查询。
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天地。

2009年3月2日星期一

中国供应商如何应对全球经济衰退

文:魏晓东
在经济危机影响下,世界各国面临经济衰退的严重局面。一些跨国企业正陷入困境,并将坚持低价的采购策略以应对目前的经济危机。从2007年8月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快速演变成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受此影响,以美国和欧盟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中国供应商遭遇订单萎缩,客户支付能力下降的窘境。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份我国外贸出口总额1,149亿美元同比减少2.2%,遭遇严重下滑。进入2008年12月份以来,西方国家对来自于中国的多种产品采取反补贴和反倾销措施,挑起贸易争端,使中国供应商的出口形势雪上加霜。
尽管如此,中国制造还继续存在竞争优势: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有门类完整的工业基础和强大的配套能力,内需市场巨大。可以说,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中国供应商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深入挖掘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有机会在恶劣的经济寒冬里生存甚至发展壮大。作者认为,中国供应商有以下几种应对策略:
1、用好国家政策
中国供应商应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导向,结合自己的产品和企业实际情况,积极利用国家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扩大出口,增加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今年下半年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自今年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会议同时决定,取消部分钢材、化工品和粮食的出口关税。目前,我国已陆续实施了一些帮助企业克服困难、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扩大信贷规模,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推行“家电下乡”,连续上调出口退税,加大重要物资资源的国家收储和商业收储力度等。出口关税和退税率的调整,可以帮助中国出口商降低销售成本,增加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其次,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决策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国务院确定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和改进信贷服务,满足资金合理需求,改进外汇管理,适当提高企业预收货款结汇比例。
2008年5月,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小额贷款公司为国家正规金融的补充。小额贷款公司以发放短期贷款为主,手续简便,效率高,为解决民营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供应商设法多方联系融资渠道,保持充足的资金渡过困难时期。
2、重视新市场开拓
刚刚结束的第104届广交会上,虽然美欧市场需求呈现萎缩趋势,但南美、中东、非洲、拉美地区以及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采购需求旺盛,这是美欧之外中国供应商的又一大市场。这些国家对价格低廉品质不错的中国产品需求量很大,例如小家电、小五金、小百货。中国供应商在重视欧美市场的同时要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补充欧美市场需求的不足。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几大知名的电子商务网站,如跨国采购在线(www. sourcing.org.cn)、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网,针对外贸出口寒冬推出了优惠活动,中国供应商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好的网络推广服务和网上需求信息。利用网上推广成本低、速度快的特点,中国供应商更多地开拓市场,寻找新的全球采购商、扩大销售机会。
另外,中国国内需求极大,为GDP贡献接近1/3,今年下半年,为保证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国家投资4万亿元进一步拉动内需。我国供应商结合自己的产品,积极参与国家重点投资支持的民生工程、农村农民需求、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生态环境、自主创新等产业,适当调整产业结构。
3、支持产品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技术含量
我国工业经济自身存在的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市场竞争秩序有待整顿规范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球金融危机使这些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加深和激化。能从根本上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就是创新:看谁能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创造公司新的增长点,再造竞争优势。
调查表明,产品技术领先,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供应商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较小。譬如,全球港口机械的领导者上海振华港机明年的订单,已拿到近60亿美元,公司的接单项目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格局。以此为鉴,中国供应商以此次危机为契机,加大对产品研发,换代技术的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
4、优化供应链渠道
在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中国企业订单普遍不足,有些实力强大的产业链上游企业也愿意与中小客户合作,满足中小企业的生产需要。此时寻找和筛选优质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获得质量上乘价格合理的原材料、零配件和优质的售后服务,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降低成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采购环节,优化供应链中的其他环节如物流等渠道,不仅可以使成本得到降低,也使上下游企业的链接更加通畅。
5、通过海外投资和并购,坚实自己的实力
目前形势下,既为低成本扩张提供了机会,也是收缩战线、优化经营结构的有利时机。中国供应商通过海外投资获得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资源。投资海外资源性项目,掌握上游产业链上游资源。余姚企业在刚果(金)设立矿业公司,开发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宁波华州矿业获得加蓬共计1.3万平方公里的铅锌矿详细勘探权。
投资收购国外优质经销网络,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有些国外客户由于资金链断裂而低价出售公司,其资产还是优质资产,中国供应商通过低价收购、兼并可获得很好的经销网络,获得销售渠道和流通利润。
6、控制交易风险,加强收款安全
采购商信誉下降,收款风险变大。一方面,金融危机使国外采购商资金链断裂、信用下降。国内供应商在资金结算方式上应坚持采用信用证、预收款的形式,确保收汇安全。另一方面,国外银行占用客户结算资金。金融危机使国外银行流动性骤减,占用客户结算资金现象屡屡发生,影响了中国供应商资金周转,加大了资金风险。签约供货时需谨慎,企业接单既要看进口商信誉,又要考虑对方结算银行的信用状况。
7、产业转移
将产业转移到我国中西部地区,或者是越南、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将一些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活动转移到中国中西部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沿海工厂在厂房用地,用工工资等方面成本逐渐增加,还受到一些新的政策的制约,许多工厂在全球经济萎缩的情况下经营难以为继。中西部地区土地充足、劳动力丰富,又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还享受贷款和用地的支持,是投资建厂或产业转移的理想地区。在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吸纳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此类企业在产业转移中有望再次获得发展的机遇。
在相对落后的国家投资建厂,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并占领当地和周边的市场。例如,尼泊尔是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在尼泊尔投资面向南亚市场的出口型企业,可以较便利地进入包括印度市场在内的南亚自由贸易区。
总的来看,我国金融业国际化程度比较低,金融危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限,我国经济的基本面良好。经济衰退肯定会多次出现,面对全球经济萎缩,我国供应商必须危机意识,最重要的提高自己产品的优势,加强与盈利能力强、生命力强采购商的合作关系,企业必定能够渡过难关,迎来下一轮经济复苏。

2009年2月25日星期三

掌握变动年代下的全球采购新策略

文:BizQuest商业顾问
随着全球经济衰退的加剧,很多企业的全球采购开始急刹车,不要指望在短期内这种趋势出现好转。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现今的危机和变化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甚至也出现了我们无法掌握的因素,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我们需要新的、更有效率的应变对策,以解决企业采购、制造和供应链管理问题。
复合式危机
全球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无论是科技、金融、贸易的各个层面在复杂的系统中互动,除了正面推动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造成的必然结果是增加难以预期的灾难和断裂。当前的经济衰退的直接现象是,每日都有企业破产、停产的消息。下面摘录几则报道。
2009年2月10日美国情报机构发表的《年度安全威胁评估报告》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危机已成为近期美国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危机可能导致世界上1/4国家局势不稳,从而引发破坏性贸易战。报告说,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在未来一年很可能在新兴市场生成一波经济危机。鉴于多个国家发现无法摆脱经济衰退,“破坏性保护主义”可能形成一股浪潮。
2009年2月10日俄罗斯最大汽车制造商——伏尔加汽车制造厂宣告停产。这家由法国雷诺公司控股25%的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无限期停产,原因是该公司得不到足够供货。该厂 在主要市场还面临销售减少的压力。随着俄罗斯的主要出口品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暴跌导致经济衰退,俄罗斯人的购车需求正在减少。工厂拖欠供应商的债务越来越多,资金流存在严重困难。
  由于欧洲航天局的几家小型供应商在经济危机下遭受沉重打击,欧洲航天局局长让—雅克•多尔丹2009年1月14日说,信贷紧缩可能致使一些航天设备供应商破产,从而影响卫星发射等航天项目。
为了优化在中国的生产制造资源,英特尔将在未来12个月内将其位于上海浦东的封装测试工厂整合到成都工厂中去。(《新闻晨报》,2009年2月6日)

企求安全过冬
由于产能过剩,需求不足,许多企业逐渐认识到如今持续经营步履维艰。即使是出于垄断地位的国际大公司,也不得不面临严峻挑战。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降低供应链成本,杜绝任何一个环节的可能浪费。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各类企业突然意识到在面临沉重的销售压力、成本压力的情形下,病急乱投医——一切管理方法或措施现在都值得一试。
而原材料及服务的外部采购通常占到一个企业的成本50%。早在1982年彼得·杜拉克就说过:“商业中获益于独立性的最大的潜在机会,就存在于生产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这是所剩的赢取竞争优势最大的未开发领域——没有什么领域像该领域一样是如此地被人忽视。”在全球经济衰退时间,采购环节的策略控制尤显重要。

全球采购新策略
1、严格控制成本。为控制成本,采购商及其他企业正尝试一切可能的办法。许多企业开始频繁与供应商和客户沟通,提升计划和库存管理水平。有些企业在尝试新技术,从仓库机器人到帮助企业提升路面运输效率的软件系统,不一而足。另外一些企业则与供应商和客户重新谈判支付和供货条款,集中采购以利用规模经济优势,探寻更复杂的商品对冲策略,以及想尽一切方法将能源消耗最小化。有些公司,甚至已经通过调整了薪酬机制,奖励供应链效率高的管理者。
2、重视供应商。很多公司因为市场动荡而影响了经营业绩。有些公司销售上升,但净利润下降,而其它大多数公司是销售和净利润都下降。因此,公司经营中更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市场的预测工作,以使采购、库存与客户需求更加匹配。
具体地说,企业越来越倾向于一种典型的基于预测进行生产的商业模式,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生产正确的产品,并高效地交付给客户。
企业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通过与其供应商分享更多的内部预测信息,让供应商大量地参与了供应链及采购管理,减少库存周期。
全球化经营的企业,要在全球不同业务部门之间共享更多的采购与存货信息。如果在一个地区没有足够的库存,那么,从公司内部购买,可能要比从我们的供应商那里购买更节约成本。其次,通过与供应商审核退货权,减少库存积压。
3、依靠专业服务机构
直至2008年初,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的IPO(International Procurement Office,国际采购中心),规模从2、3人到上百人不等。例如,美国的一家家居用品公司的IPO近60人从事中国采购,分6类商品,每类一组10人。其职责是寻找、评估供应商,最后发展供应商。同年底,迫于业绩和承办的压力,该公司只好裁员,保留几名员工。但其采购工作,借助采购服务机构的支持,基本上维持正常。
通过改变采购的管理的模式,更多地依赖本地的政府与贸易促进机构、商业公司提供的服务,节省了采购商的费用。跨国公司还可以通过集中采购,使采购成本最小化。
4、全面考虑。全球经济衰退促使跨国采购商加快了全球采购(global sourcing全球寻找货源)计划与方式的调整,把部分订单投向成本更低的地区。综观全球,除了中国,还有东欧、南亚、加勒比海周边国家,都被列入低成本采购的地区。德国零售商TKI有限公司已经停止了中国订单的增长计划。经济危机让他们更加关注产品价格,公司在评估在中国、孟加拉、印度等地不同的工厂成本后最后决定把订单下在哪里。又如,日本大零售商伊藤洋华堂公司等都在调整采购战略,拓宽中国以外的采购渠道,如他们开始从越南、缅甸等国进入服装及纺织产品,因为价格比中国低15%~20%。与此同时,欧洲部分采购商为了降低供应链成本,已经在距离较近的地中海沿岸寻找成衣供货厂家。
一些公司开始重新审思“在低工资国家制造产品优于在消费者更多的发达市场制造产品”的传统理论。在某些行业,从中国采购直至货物运输到进口国的成本现在已经超过了被采购产品的成本。因此专家认为,这将进一步刺激“反向外包”的趋势,即就业机会(主要在制造业)回流到跨国公司的母国。另外有些公司,比如说汽车制造商,有可能选择在靠近客户的地区兴建工厂。
5、灵活应对危机
当前的经济形势使企业高度关注供应链问题,关注一旦在预测及供应链管理的其他方面行动不力将产生何种后果。全球采购拉长了供应链,并增大了风险。经济放缓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1997年,丰田公司的核心供应商——Aisin Seiki负责生产丰田汽车几乎是每部车(99%)的气门的主体厂房遭受火灾。当时,丰田公司的库存不足一天用量。气门一旦短缺,将导致整个工厂停产。这是,丰田公司立即启动其惊人应对能力。来自Aisin Seiki公司、丰田公司与其它设备供应商的人员组成一支应急团队。这支团队在62个不同地点组建临时的生产线,85个小时内,第一批符合生产质量要求的气门就配送到位,并在两周内,整个供应链就恢复到了满负荷生产的气门部件的供应。
当然,跨国采购商以更谨慎、更有效率的方式,精简采购环节为目标,降低采购成本,所有的采购都必须小心谨慎,要确保它们不会危及供应商,同时保证自身供应链的正常运作。正如本文前面所述,经济衰退影响到经济的市场的每个方面和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根据自身的能力,强化运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了解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更长期的风险和机遇,以期在这轮经济衰退波浪中生存下来,寻找新的发展。

2009年1月1日星期四

Eagles: Long Road Out Of Eden


时间证明一切,老鹰的伟大会是永远。

EAGLES(老鹰合唱团) 是史上唯一拥有三张超过千万销售专辑,单一专辑二千九百万张最高销售纪录保持者。更令人敬重的是,老鹰合唱团的所有专辑到目前为止,每年都持续销售超过一百五十万张。

20首新歌全新专辑份量,从1974年创作的“How Long”到2006年激荡出10分钟摇滚史诗“Long Road Out Of Eden”,超过30年创作心血一次收录。

全美最伟大的乐团——老鹰合唱团,现由唐亨利(Don Henley)、格林佛莱(Glenn Frey)、提摩西史密特(Timothy B. Schmit)、乔华许(Joe Walsh)四大传奇人物组成。他们甚少公开露面,在世人的殷殷期盼下,他们几回聚首,以世界巡回演唱会跟歌迷见面,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28年前,老鹰是神,唱出“Hotel California”、“Take It Easy”、“Desperado”等无数经典;28年期间,老鹰是救赎,在紊乱疲乏的流行音乐中,庆幸着活在老鹰的年代;28年后,老鹰早已超越经典,成为全球最伟大的乐团,2007年,老鹰两大灵魂人物Don Henley 跟Glenn Frey共同宣布「远离伊甸园 」问世。Don Henley说:「我们用自己的时间做事,不用时间表做事」。只是我们不禁要问,人生有几个28年?怎忍心让乐迷苦等?Eagles说:「时间会证明一切,28年没有白等。」

全新专辑「远离伊甸园 」:
涵盖流行摇滚、民谣摇滚、抒情摇滚、拉丁摇滚、史诗摇滚等各式各样的摇滚品种,广泛讨论对美国社会与全球局势的敏锐观察,对人与人之间情感关系的细腻描述,还有对全人类面临的处境的观点陈述,从多样的摇滚曲风到言之有物的歌词,绝对挑起所有乐迷对老鹰的美好回忆与兴奋之情。

专辑以非常具有环保意识的歌曲“No More Walks In The Wood”揭开序幕,接着映入耳际的是曾为老鹰合唱团创作过畅销曲“Best Of My Love”的摇滚歌手J.D. Souther在1974年所写的典型老鹰式民谣摇滚小品“How Long”。由唐亨利与提摩西史密特携手共谱的“Do Something”乍听之下是首描写男女之间情爱关系的浪漫情歌,但其实也表达了乐团对于周遭环境与时局的关心,而同样也是情歌曲式的作品“Waiting In The Weeds”则是描述乐团成员如何在时间洪流中学会自我沉潜的过程。唐亨利与格林佛莱齐力打造的10分钟摇滚史诗大作“Long Road Out Of Eden”则是从战争时局反讽人类文明的堕落,同时也感慨现代社会充满对立,哗众取宠的现象。另一首同样出自亨利与佛莱手笔的“Frail Grasp On The Big Picture”直接重炮抨击「新闻精神沦丧」、「文化垃圾满天飞」的传媒乱象。乔华许不改摇滚老顽童玩乐性格,带来“Guilty Of The Crime”、“Last Good Time In Town”这两首轻快风趣的摇滚劲作。专辑最末两首歌曲“Center Of The Universe”、“It’s Your World Now”是唐亨利与格林佛莱以身为人父的心情道出对下一代的关怀与期许。

曲目:
1. No More Walks In The Wood不再森林漫步 2. How Long多久 3. Busy Being Fabulous肤浅的美 4. What Do I Do With My Heart怎么处置我的心 5. Guilty Of The Crime罪证确凿 6. I Don't Want To Hear Anymore我不想再听 7. Waiting In The Weeds在荒野等待 8. No More Cloudy Days不再有阴天 9. Fast Company狐群狗党 10. Do Something行动吧 11. You Are Not Alone你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