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林时安
2003 年,世界知名的管理学大师和产业导师高德拉特(Eli Goldratt)雄心勃勃地向全球制造商发起了一次号召,声称其在20多年前发展至今的流程改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在4年之内赚取与当前营业额等额的利润;即如去年的营业额为五亿美元,那么四年之内其税前利润便至少有五亿美元,还把此策略行为称为“可行愿景”(Viable Vision)。
以下是大师关于可行愿景(Viable Vision)的专题文章。
可行愿景(Viable Vision)
文/高德拉特
© Eliyahu M. Goldratt, 2005
什么是“可行愿景”呢?看来,2002 年11月我给朋友信中的定义是最为恰当的了,我当时说:“当我为一家公司做分析,只有在我能清晰地看到,它如何在四年内做到年纯利就等同今天的年营业额,我才算满意。”
我预料到一般人对这个定义会作出怎样的反应,所以下一句我是这样写的:“而我也不笨,我不会把这个目标向公司最高管理层透露,因为他们会视之为一个有力的证据,证明我的方案是不切实际的。”
在2003 年,我却作了一项新的尝试,看看企业老总们对“可行愿景”的反应。我还说出为什么我确信这个不可思议的愿景是可行的,首先,我与众人分享我的分析:是什么阻挡着公司,令业绩不能更进一步?继而以严谨的因果逻辑,找出具体的步骤,令该障碍的移除成为必然,然后我详细说明怎样利用这项突破,把公司的年纯利在四年内增加至今天的年营业额,道理说清楚了,最高管理层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只是常识而已,为甚么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这样做呢?”
为什么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样做呢?为甚么一般人总是认为,除非公司拥有独特的产品,或者公司非常小,要它的纯利增长那么多,是不切实际的呢?为甚么虽然超过一半的公司都可以建构出“可行愿景”,但一般人还是认为不可能呢?
答案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任何复杂的系统(complex system),都是建基于固有的简单性(inherent simplicity),利用这固有的简单性,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达致不可思议的改善。
什么是“固有的简单性”?
要解释这个概念,我们要首先弄清楚,我们所说的“复杂的系统”,是指系统需要越多资料来描述,它就越复杂,如果人们以四句句子,就能充份描述一个系统,它便是一个简单的系统,但如果需要用上一千页纸才成,那便是个复杂的系统。
您管理的系统有多复杂?需要多少页才能描述每个部分的每个流程、和跟每个客户的关系等?
其实,不用我指出,我们都知道,即使是很小的公司,都是极为复杂的;也不用我指出,要管理好一个复杂的系统,是很难的。
那么,我们一贯是怎样管理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呢?我们把它分割成多个次系统,从定义上,每个次系统当然都比整个系统简单,如果您不敢肯定我们真的把系统分割,那就看看您公司的组织架构图吧。
把系统分割成多个次系统,是要付出代价的,它导致各部分不协调,导致各自追求局部效益,危害整体,甚至导致极具杀伤力的山头主义,而我们的系统又是如此复杂,似乎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力减轻付出的代价,尽力改善协调,及促进次系统之间的合作性。
但如果这行动是我们可以考虑的唯一选择,我们便会察觉到,纯利能够在短期内大幅上升,是极为罕见的了,我们便会认为:“令公司在四年内做到年纯利就等于今天的年营业额”,是不切实际的。
想了解公司的真正潜力,便要深究清楚公司的复杂性,我们深受困扰的是,描述系统当中一个组成部分的资料,往往不仅关乎该部分,还关乎两个或以上部分之间的关系,换言之,系统很难管理,问题就出于,在一个部分所采取的行动,往往影响其它部分,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令整个系统变得像迷宫一样,但是,这个事实,却恰好提供了解决方案之钥匙!!
让我们朝以下方向考虑这问题,拿一个系统,然后问自己:最少要抓住这个系统的多少个点,才能影响整个系统?如果答案是“十个点”,那么这就是一个难管理的系统,因为它有太多个自由度(too many degrees of freedom), 就像要您去管理一群野猫一样,但如果答案是“一个点”,那么这个系统就只有一个自由度,很容易管理。
系统中各部分的依存度愈高,系统的自由度就愈少,这个您现在同意了吗?您的系统是那么复杂,那么,当中必然只有极少数因素支配着整个系统,换言之,系统愈复杂,它固有的简单性就愈强烈。
要利用系统固有的简单性,我们必须找出那些支配系统的少数因素,如果我们明了这些因素和所有其它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那么我们就能够有效地管理系统,大幅提高系统的绩效。
www.goldrattconsulting.com
2003 年,世界知名的管理学大师和产业导师高德拉特(Eli Goldratt)雄心勃勃地向全球制造商发起了一次号召,声称其在20多年前发展至今的流程改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在4年之内赚取与当前营业额等额的利润;即如去年的营业额为五亿美元,那么四年之内其税前利润便至少有五亿美元,还把此策略行为称为“可行愿景”(Viable Vision)。
以下是大师关于可行愿景(Viable Vision)的专题文章。
可行愿景(Viable Vision)
文/高德拉特
© Eliyahu M. Goldratt, 2005
什么是“可行愿景”呢?看来,2002 年11月我给朋友信中的定义是最为恰当的了,我当时说:“当我为一家公司做分析,只有在我能清晰地看到,它如何在四年内做到年纯利就等同今天的年营业额,我才算满意。”
我预料到一般人对这个定义会作出怎样的反应,所以下一句我是这样写的:“而我也不笨,我不会把这个目标向公司最高管理层透露,因为他们会视之为一个有力的证据,证明我的方案是不切实际的。”
在2003 年,我却作了一项新的尝试,看看企业老总们对“可行愿景”的反应。我还说出为什么我确信这个不可思议的愿景是可行的,首先,我与众人分享我的分析:是什么阻挡着公司,令业绩不能更进一步?继而以严谨的因果逻辑,找出具体的步骤,令该障碍的移除成为必然,然后我详细说明怎样利用这项突破,把公司的年纯利在四年内增加至今天的年营业额,道理说清楚了,最高管理层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只是常识而已,为甚么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这样做呢?”
为什么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样做呢?为甚么一般人总是认为,除非公司拥有独特的产品,或者公司非常小,要它的纯利增长那么多,是不切实际的呢?为甚么虽然超过一半的公司都可以建构出“可行愿景”,但一般人还是认为不可能呢?
答案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任何复杂的系统(complex system),都是建基于固有的简单性(inherent simplicity),利用这固有的简单性,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达致不可思议的改善。
什么是“固有的简单性”?
要解释这个概念,我们要首先弄清楚,我们所说的“复杂的系统”,是指系统需要越多资料来描述,它就越复杂,如果人们以四句句子,就能充份描述一个系统,它便是一个简单的系统,但如果需要用上一千页纸才成,那便是个复杂的系统。
您管理的系统有多复杂?需要多少页才能描述每个部分的每个流程、和跟每个客户的关系等?
其实,不用我指出,我们都知道,即使是很小的公司,都是极为复杂的;也不用我指出,要管理好一个复杂的系统,是很难的。
那么,我们一贯是怎样管理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呢?我们把它分割成多个次系统,从定义上,每个次系统当然都比整个系统简单,如果您不敢肯定我们真的把系统分割,那就看看您公司的组织架构图吧。
把系统分割成多个次系统,是要付出代价的,它导致各部分不协调,导致各自追求局部效益,危害整体,甚至导致极具杀伤力的山头主义,而我们的系统又是如此复杂,似乎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力减轻付出的代价,尽力改善协调,及促进次系统之间的合作性。
但如果这行动是我们可以考虑的唯一选择,我们便会察觉到,纯利能够在短期内大幅上升,是极为罕见的了,我们便会认为:“令公司在四年内做到年纯利就等于今天的年营业额”,是不切实际的。
想了解公司的真正潜力,便要深究清楚公司的复杂性,我们深受困扰的是,描述系统当中一个组成部分的资料,往往不仅关乎该部分,还关乎两个或以上部分之间的关系,换言之,系统很难管理,问题就出于,在一个部分所采取的行动,往往影响其它部分,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令整个系统变得像迷宫一样,但是,这个事实,却恰好提供了解决方案之钥匙!!
让我们朝以下方向考虑这问题,拿一个系统,然后问自己:最少要抓住这个系统的多少个点,才能影响整个系统?如果答案是“十个点”,那么这就是一个难管理的系统,因为它有太多个自由度(too many degrees of freedom), 就像要您去管理一群野猫一样,但如果答案是“一个点”,那么这个系统就只有一个自由度,很容易管理。
系统中各部分的依存度愈高,系统的自由度就愈少,这个您现在同意了吗?您的系统是那么复杂,那么,当中必然只有极少数因素支配着整个系统,换言之,系统愈复杂,它固有的简单性就愈强烈。
要利用系统固有的简单性,我们必须找出那些支配系统的少数因素,如果我们明了这些因素和所有其它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那么我们就能够有效地管理系统,大幅提高系统的绩效。
www.goldrattconsulting.com
1 条评论:
其实系统越简单越好,容易管理和沟通!
发表评论